我們再看看楚國的道家思想。老子曾說“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”,正式提出了養(yǎng)氣。學太極拳的大多以老子這句話做標榜,現(xiàn)在我們不管練拳不練拳,你能做到像嬰兒一樣柔軟嗎?好,問題來了,嬰兒連骨頭都是軟的,我們能嗎?柔到了極點和剛到了極點,境界都是一樣的,就像孟子說的赤子之心。老子又說:“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”,這都是說氣的作用。我們平常不要哼啊哈的那么賣力氣地苦練氣功,《莊子》第一篇《逍遙游》說:“野馬也,塵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”,就是講氣?!洱R物論》里也說,宇宙的發(fā)生主要在于風,也就是氣。這些都是敘述氣化的原理和境界,甚至在《養(yǎng)生主》里正式提出督脈的重要,“緣督以為經(jīng)”,等等。這些都證明了戰(zhàn)國時代修心養(yǎng)氣的工夫在道家思想中占了很重要的分量,流傳下來,影響了中國文化好幾千年。所以比孟子稍后一點的荀子也講氣,這都是時代的影響。
我們把眼光放大一點來看,這種煉氣的修養(yǎng)工夫,可以說是東方文化的特色。在印度也是一樣,后世有人研究印度的學術,說印度的婆羅門教在孟子這個時候已經(jīng)傳到中國來了。但在中國文化史上,找不到確實的資料,這實在又是一個大問題。因此,我常覺得學問是搞不完的,究竟是印度的氣功受中國的影響,還是中國的氣功受印度的影響呢?實際上,印度的婆羅門教在秦始皇時就到了中國。歷史上記載秦始皇抓到了幾個很高很大的人,從印度來的,就把他們關在監(jiān)獄里,結果他們自己又跑出來了,關不住。秦始皇雖然覺得很奇怪,但沒有追究,結果就算了。因此傳說當時印度的婆羅門教也有神通,當然也是由煉氣而來。至于中國,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有了氣功的修煉。所以有人說印度的婆羅門教后來蛻變成密宗的氣功,也是中國的道家傳過去的。
我們歸結而言,氣功可以說是東方文化特產(chǎn)。甚至可以說東西方文化本來都是一個根源,經(jīng)過一個冰河時期的變化以后,東西方人類受空間環(huán)境的影響又各有發(fā)展。這是另一個問題,這里暫時不討論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