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系我們 |
學校地址:鄭州市東風路與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匯寶大廈501(電子大廈對面匯寶大廈)
乘車路線:從火車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K2、2、67到東風路與文化路站(電子大廈)下車
聯 系 人:徐老師
聯系電話:0371—63218905 13613841515
傳 真:0371—63218832
Q Q: 800060586
電子郵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修養哲學上的辯證 之二 |
修養哲學上的辯證 之二
|
[作者:admin] [日期:11-11-01] [熱度:]
|
孟子批評了告子的得失以后,提出他的意見。他說,“志”是主宰、領導、指示“氣”的司令官。在這里我們要了解“志”是什么,他認為“志”就是意識形態,是意識觀念。譬如“去西門町”,這是一個思想,這個去西門町的決定就形成了一個意識形態,成為一個觀念,具有力量,督促我們前往,這就是“志”。
至于“氣”,內部的氣,就是“體之充也”,我們身體里面本來就充滿了氣,并不是由兩個鼻孔吸進體內的空氣才是氣。身體活著的時候,內部充滿了氣,氣是從哪里來的?是意志力合一的動玩。
“夫志至焉,氣次焉”,氣是怎么行動的呢?孟子認為心理可以影響生理,生理也可以影響心理,介理他強調以心理為主。“志至焉”,就是心理為主,“氣次焉”,氣是輔助心理而相輔成的。所以我們心理上想到害怕時會出冷汗,這就是心理影響到生理。志怯則氣虛,想到自己丟人的事,臉就紅了,就是元氣虛了。志一消,氣就差了,想到要開刀,臉色就變了。有“恐癌”的心理病,人就先瘦下去了,所以氣是志的附屬品。產生氣的原動力,則是意志。
孟子最后說,“持其志,無暴氣”,真正的修養,還是從內心,也就是從心理、意志的專一著手,然后使氣慢慢地歸元充滿。這個時候,你的心理、生理,兩者自然協調、融合,對事情的處理,待人處世之間,自有無比的鎮定、勇氣和決心,當然可以把事情處理得很好。
后世理學家講修養的,有一種心氣二元的理論,道家也有心氣合一的說法。如宋代的大儒張橫渠講究養氣,《東銘》、《西銘》兩篇著作就是講養氣;二程夫子(程頤、程顥)喜歡講養心。不過宋明理學關于心氣二元的理論或心氣合一說,有的地方他們自己也矛盾得很,一會兒心,一會兒氣,搞不清楚,但是都是從亞圣孟老夫子的家里抽出來的。后來明明又把道家的養氣、禪宗的養心寫入自家理學當中,而又不承認是人家的東西,自己一定要標榜出一個老祖宗來,標榜誰呢?當然要推出孟老夫子來了。所以距離孟子已經一千多年的宋儒們,宣稱孟子死后孔孟之學就失傳了,中間一直空了一千多年,才由他們承擔起來。 |
上一頁:修養哲學上的辯證 之一 下一頁:修養哲學上的辯證 之三 |
相關文章 |
室內設計中廚房設計的原則10.20
可持續性發展的室內設計08.07
黑與白的室內設計風格表現05.10
鄭州室內設計培訓課程學費多少錢04.29
鄭州室內設計培訓在東風路上的學校04.17
鄭州哪些學校教室內設計比較好04.11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