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系我們 |
學校地址:鄭州市東風路與文化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匯寶大廈501(電子大廈對面匯寶大廈)
乘車路線:從火車站可以乘坐K28、28、K2、2、67到東風路與文化路站(電子大廈)下車
聯 系 人:徐老師
聯系電話:0371—63218905 13613841515
傳 真:0371—63218832
Q Q: 800060586
電子郵箱:qingxinnet@163.com
|
|
天時 地利 人和 之二 |
天時 地利 人和 之二
|
[作者:admin] [日期:12-03-12] [熱度:]
|
孟子這句話是針對什么而說的呢?古人好像從未討論過這個問題。
依我個人看法,孟子當時因對各國的政治、軍事有所感觸而發此言,好比是個時代評論。那么孟子這句話所依據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呢?就是晉國。晉國在春秋末年時國勢衰微,政權操縱在四個大夫手里,就是智伯、韓、趙、魏這四位。后來智伯有心篡位獨攬政權,于是配合韓、魏,共同攻趙。趙襄子一路敗逃,最后逃到僅剩的地盤——山西一個小城。三家兵力重重把他包圍,趙襄子困守了三個月,城里老百姓餓得連老鼠都捉來吃,但是他始終不肯投降。于是智伯觀察地理形勢,準備利用黃河上游的水決堤灌城,把整個城淹沒。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,趙襄子反攻了。怎么反攻呢?原來他策劃了間諜工作,反過來說動韓、魏聯合起來倒戈,打垮了智伯。雖然這只是春秋時代一個諸侯國里的小小內戰,但是在戰史上乃至戰術上,卻是有聲有色的一仗。好比元朝當年圍攻襄陽六七年,也始終無法攻下。像這種孤城困守的戰績,是什么道理?什么力量?原因何在?值得研究,尤其在座研究心戰、政戰的朋友們,更要特別注意。
孟子由于這個歷史經驗的啟發,發揮多方面的哲理。首先他說“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趙襄子憑著人和,在困守三個月的艱難下反攻勝利,打垮了敵人。其中涉及了思想戰、文化戰、經濟戰、心理戰、政治戰等,學問多了。
“三里之城”,這么一個小小的地方,“環而攻之而不勝”,重重地把人家包圍起來,當然是有他的天時因素,但卻沒有獲勝,這就是“天時不如地利”的緣故。
相反的,這一段也是說智伯這方面,當時為了攻擊趙襄子新筑了一個堡壘,居高臨下。“城”、“池”都是古代的戰爭工事。“城”就是城墻,“池”則是在城墻周圍挖的河溝,有如我們現在的戰壕。“兵革非不堅利也”,武器戰備又新穎,“米粟非不多也”,后勤補給非常充實。結果打了敗仗,“委而去之”,輸給了敵人,“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”,就是“地利不如人和”的原故。
這是我們就歷史經驗所作的解釋。剛才我曾說過,孟子這些話是對各國有所感而發的。下面重點就來了。
“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國不以山谿之險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;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親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順之。以天下之所順,攻親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戰,戰必勝矣!”
人民的歸順依附,不能只靠國界來范圍;國防的堅固,也不能只靠山川地理的優勢;至于威望臨于天下,當然也不能只憑借眾多的兵力。不論是“域民”、“固國”或是“威天下”,主要關鍵在于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”。什么叫“得道”呢?就是以“仁道”為中心,再配合文化、政治、教育、思想、經濟等種種的德政。后面這些文字都很簡單,我們就不再浪費時間來解釋了。 |
上一頁:天時 地利 人和 之一 下一頁:孟子的架子 之一 |
相關文章 |
室內設計中廚房設計的原則10.20
可持續性發展的室內設計08.07
黑與白的室內設計風格表現05.10
鄭州室內設計培訓課程學費多少錢04.29
鄭州室內設計培訓在東風路上的學校04.17
鄭州哪些學校教室內設計比較好04.11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