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歷史上的人物,都學老子,但是都學到負面去了,結(jié)果做人刻薄,做事厲害,好像都是壞在老子的這些觀念上。一般研究老子的人,說《老子》這本書是陰謀之道,天下的大計謀,天下的大謀略,一切的心機手段,都由此而來。
“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”,一個東西要把它收緊,必定要先使它放大;后世的用兵作戰(zhàn),以及政治軍事謀略等等,在歷史上經(jīng)常看到這樣運用。“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”,要使它衰弱,必先使它強大。“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”,要想把它廢掉,故意先培養(yǎng)它,使它先興旺起來。“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”,要把它抓起來,還故意先行給予。從文字上看來,頗像前面解釋的陰謀,所以,常有人說,學了老子會變壞。
我們年輕的時候,在舊式家庭中,偏重于儒家思想,四書五經(jīng)可以讀,如果讀《老子》,長輩們會說:“年輕人,怎么讀這個?”當時的觀念認為,凡是讀道家或讀佛家的書入手,那是準備出家修道去的。另一種觀念認為,讀了老莊的書,這個年輕人就會變壞了,將來出去做事,會變成大奸大惡了。
其實,這是大家冤枉了老子,他講的“執(zhí)大象”,是天下的大道理,講正面的道理。所以老子這本書又稱《道德經(jīng)》,道德沒有學好,反而學成了反面,那就壞了。老子所講的是自然的道理,自然的法則,同時教人看通因果,強調(diào)因果律的可怕,所以要注重道德。 |